第554章 回乡(二)(1/2)

作品:《麒麟剑往事

到了八十年代,葛芙蓉和东方如松相继退休和离休,老两口就在干休所颐养天年。到了星期天,永祺就会带着家人来看望老两口。每逢春节,永平和永宁就会带着全家和老人团聚。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,是老两口最高兴的时候。

永和、永祥、永祎和永靖兄妹几个都在远离北京的不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,他们和东方如松保持着书信联系。后来条件好了,家家都装上了电话,他们就经常给伯父、伯母打电话。

林家瑞和如锦离休后搬到了北京,如松夫妇能和他们经常在一块聚聚。

由于永平、永和他们都没有在北京居住,东方如松就没有跟他们说这件事,他只是跟永祺说了一下,永祺立刻说他要请假陪伯父、伯母回老家探亲。

七月十一日的下午,东方如松夫妇在永祺、小覃、小马的陪同下回到了沙河镇。吉普车开到院子的大门外,永祺就看到门外站了一大群人。当他们一下车,就被前来迎接他们的人包围住了。他们中有如剑夫妇和他们的儿子永成、永顺一家老小,如峰夫妇和他们的儿子永福、永盛等人,念家的二儿子彦斌一家,留柱一家,他们亲亲热热地同东方如松夫妇和永祺打着招呼。对于那些年轻人,东方如松和葛芙蓉大都叫不上来他们的名字。

这时,一位四十岁上下、看起来很干练的中年人笑着对如松说:“如松爷爷,你跟奶奶两位老人家回到家乡,今天晚上我请你们吃顿家乡饭,我已经在饭店订好了几桌。”

东方如松高兴地说:“那好啊。”

葛芙蓉指着这个中年人问永祺:“这个是谁啊?我看着面熟,就是想不起来了!”

永祺笑着说:“他不就是我彦伟哥家的二儿子高歌嘛!”

葛芙蓉笑了,“我想起来了,他叫高歌,他哥叫高举!”

高歌笑着点点头,“奶奶,高歌就是我。”

如剑对东方如松说:“大哥,高歌现在当上咱们镇的镇长了!”

东方如松用赞许的目光看着高歌,“好孩子,年轻有为,前途无量,以后还得继续好好干啊!”

高歌连忙说:“谢谢爷爷的夸奖,我以后一定继续努力!”

如峰对如松说:“大哥,高歌跟吴畏两个孩子商量好了,等你们几个回来了,就在饭店里给你们接风,钱他们哥俩出,咱就不管这个事了。他们一个是镇长,一个是饭店老板,让他们哥俩花几个钱也应该!”

高歌笑着说:“也花不了几个钱。酒是我买的,菜钱是吴畏哥的。”

东方如松笑道:“那我们几个就去白吃白喝了!”

“爷爷,这是我们应该做的,感谢你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!”

如剑说:“别站在外边了,咱都到院子里吧。”

众人走进了院子,院子里的几棵大树下摆放着二十多个小板凳和两张小桌,小桌上放着茶壶和茶杯。永成和永盛又到屋里抱出来两个大西瓜切开让大家吃。

吃了一块西瓜,东方如松对如剑说:“这几十年,咱家乡的变化真大啊,以前的草房子都没有了,都变成一排一排的大瓦房,还有几户是楼房。路也加宽了,也都取直了。”

如剑点点头,“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啊,老百姓买摩托车的也多了。”

高歌笑道:“别说摩托车了,再等几年,买小汽车的人也该多起来了!”

彦斌摇了摇头,“小汽车谁能买得起啊?”

永祺笑着说:“彦斌哥,要在十年前,你敢相信有这么多人能买得起摩托车吗?社会在发展啊,可以说是日新月异,没有做不到的,只有不敢想的!”

彦斌点了点头。

几个人又聊了一会儿,高举走进了院子。

他笑着说:“如松爷爷,咱都去饭店吧,酒菜都摆上了。”

东方如松满脸喜悦,“中啊,去尝尝家乡菜!”

高歌站了起来,“走,咱都一块去,准备了四桌菜呢!”

众人便都朝大门口走去。

高举对葛芙蓉说:“奶奶,我没有在家等着接你们,俺几个到沙河打渔去了。听说你跟俺爷爷都喜欢吃沙河里的鲤鱼,俺几个在河边用网打了几个小时,才逮了六条大鲤鱼。现吃现杀,味道一定好吃。”

葛芙蓉笑着说:“你们几个辛苦了,等一会多喝两盅。”

他们说说笑笑来到滨河饭店大门口,东方如松看到门口的正上方挂着一块木匾,上书滨河饭店几个大字。

滨河饭店是在醉仙楼的原址上修建的。当年,沙河镇的商铺、饭馆都实行了公私合营,醉仙楼当然也不例外。后来,醉仙楼经过改造后成为了沙河公社的东方红食堂。改革开放后没几年,吴运来的小儿子承包了这个食堂,经过和镇上的干部协商,他把旧房拆掉重新盖了一个两层的小楼,给它取名滨河饭店。由于吴畏经营有道,饭店的生意很不错,他也成为了镇上第一个买摩托车的人。

众人走进饭店大厅,看到四张大饭桌上已经摆满了菜肴。东方如松说:“都找座位坐下吧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麒麟剑往事 最新章节第554章 回乡(二),网址:https://www.254y.org/280/280227/5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