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章 出行(2/2)
作品:《咱是农民》还没有发展起来。羊城这时候特别是经济的发达闻名于全国,张建国要去的就是羊城。
“香烟瓜子火腿肠,啤酒饮料矿泉水,前面的同志,麻烦腿收一下”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这就是火车留给我们的记忆。
这时候的火车还是蒸汽车呢,冒着白雾的那种。这个为什么说是白雾呢?因为火车烧的是加工过的无烟煤,这个白雾是烧锅炉冒出来的水汽。
在70-八0年代能坐上有售货员的火车已经算不错了,起码也是普快以上,在这时还有很多的火车车厢是木制座椅,甚至横排和今天地铁车厢差不多的,甚至有些短途直接就是闷罐车。这种座位横排在车厢两侧的火车,主要用于短途运输,逢站必停,车厢里不但坐人,也有鸡有鸭,甚至还有老乡刚从集市上买回的猪。
张建国做的是硬座,这时候的硬座是真的硬,木头椅子做的时间长了人屁股疼。
火车一进站,人们都是一拥而上,赶紧去抢占座位,逢年过节,硬座车厢里永远都是人满为患,给塞得满满当当。
这时候是夏天,绿皮车里夏天闷热得不行,人们原本焦躁的情绪伴随着脚臭,汗臭,狐臭以及火车上长年积累下来的饭菜气味,那酸爽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。
火车上都有播音员,会在每天固定的时段向你播送重要新闻或文娱节目。当然还有极具中国特色,味道一如既往难吃的火车餐车,一脉相承几十年,价贵质差还死性不改。
于是每到一个站点,站台上的售卖车就成了讲究的人们更为实惠的选择。一般人出门做火车是鸡蛋、馍馍就白开水。
这时候康师傅可还没进入大陆,方便面也还没进入国人旅游的必备品的目录。人们喝水都是自带水杯去锅炉房接,花2元买一瓶矿泉水,可不敢这么糟。不过因为对于水的需求量太大,锅炉房里的热水常常断供,所以在当时火车停靠的时候,站台上就会有人提出水壶专门售卖热水。
这个时候的火车速度平均也就是在40-60公里/小时,线路好的地方八0公里/小时就算是快的了。八0公里是理想状态下的速度。夏天坐火车,车厢里闷热异常,只得开着窗。风带走了热,也带来了煤烟中的粉尘,有时火车一拐弯,一股煤烟就直接扑面而来,真够呛。
不过火车不拐弯的时候到是不错的。绿皮火车上的车窗是可以打开的,因为速度慢,也因为车厢里的空气过于闷热和不新鲜,所以旅途中的风都可以通过车窗进入到车厢里。
如果你并不太着急去做什么事,不急着去赶路的话。做绿皮车如果运气好的话,买到一张靠窗的座位,那实在也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。
临窗而坐,你可以享受旅途中轻柔的风,和煦的阳光;临窗而坐,缓慢的行驶速度让你不会错过沿途每一道风景——南方金灿灿的油麻菜田抑或是北方麦田里的碧波荡漾,沿途停靠的小镇,你甚至可以下去走走,反正会停留很长的时间。
那些小站的站台上总有卖特产的小贩,你只需要付出不多的金钱就可以品尝得到。从北到南各地的特产都可以尝到,不像后来的高铁靠站时间短,靠站也少,根本感受不到沿途旅行的滋味。
慢慢的绿皮车,给人不一样的享受。路上的风景不同于家乡的美给人以惊奇、稀奇和别样的美的感官。
本章已完成! 咱是农民 最新章节第三十章 出行,网址:https://www.254y.org/383/383308/30.html